特色一:搭建了一个基于全流程、仿真工程环境的大石油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在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 (1)建成了大石油、全流程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适应石油工程技术高度集约和学科专业多交叉的特点,打破学科专业界限,通过资源合理整合,搭建了一个重点面向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油气储运工程、油田化学等专业学科,同时兼顾辐射石油装备技术、安全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科的有利于全流程训练的大石油工程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 (2)构建了“四层次、五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已确立的实验教学理念与建设思路,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按照现代油气生产“地-钻-采-输”全流程及油田技术服务全系统构建涵盖大石油工程多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分层次、分模块科学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实现石油工程相关专业学生围绕能力培养主线,分层次、分方向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体现了石油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实验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大力建设网络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开发实验教学仿真和虚拟操作软件,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推行多样化的实验手段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教学科研结合和仿真实际结合,形成了实验技术先进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考核综合化的良好局面。 特色二:探索形成了“六共同”校企深度合作育人的模式,在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性人才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依托石油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和重庆气矿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探索了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及“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同组建教学队伍、共同建设实验平台、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教学效果”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1)形成了学校和石油行业企业双主体共同育人机制。明确了校企双方责权利,建立“资源共享,协议约定,互利共赢”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联合办学纵深发展、人才互聘互用、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的共享、科技合作广结硕果的良好局面,保障联合育人的实施。 (2)依托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2011年我校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签署了“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共同成立了产学研工作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建了2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保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3)共建校内外工程实践平台,实施企业为主导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念。2012年获得“中石油川东钻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中石油重庆气矿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两项改革试点,建立了8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09年,与中石油共同投资3000万打造了校内真实工作环境的、集钻采集输于一体的高水平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条件、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课题,并全程参与指导和质量监控,形成了“学、研、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4)协同创新,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油田为中心教师提供3-6个月工程实践条件;为中心教师提供科研课题和技术问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教师在研中教;及时与企业专家共同修改、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长期从企业聘请20余名中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承担校内外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开设“石油大讲堂”讲座。 校企双方构建并实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了实践教学体系高质量实施,确保了学生全方位素质的提升。
|